布艺之家讯:汉绣是长江流域中蜀、汉、湘、苏四大名绣之一,源于2300年前的楚绣,是以武汉为中心,覆盖湖北全省的地域性绣种,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,清朝中晚期发展到鼎盛。主要流行于湖北的荆州、荆门,武汉、仙桃,潜江一带。
汉绣的特点
汉绣采用一套铺、平、织、间、压、缆、掺、盘、套、垫、扣的针法,以“平金夹绣”为主要表现形式,分层破色、层次分明,对比强烈。追求充实丰满、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,绣品可以枝上生花,花上生叶,叶上还可出枝,充分体现了“花无正果,热闹为先”的美学思想,呈现出浑厚、富丽的色彩。
汉绣下针果断,图案边缘齐整,名之曰“齐针”。绣品多从外围启绣,然后层层向内走针,进而铺满绣面。除“齐针”的基本针法外,汉绣还根据绣品不同的质地和花纹,灵活运用诸如垫针绣、铺针绣、纹针绣、游针绣、关针绣、润针绣、凸针绣、堆金绣、双面绣等等针法,富有很强的立体感,在绣业中独树一帜。
汉绣绣品中不乏精品。宣统元年(1909),武昌的彩霞绣品公司的绣画、美粹学社的绣字,曾获武汉劝业奖进会的一等奖;湘记绣局、王荣兴的绣品获四等奖。第二年,彩霞公司、美粹学社又获得南洋绣品赛会的一等金奖。1928年湖北省第一次国货展览会上,武昌的彩霞绣品公司和汉口广华绣铺的绣屏,一并获得特别奖。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五十年代末,汉绣大型挂壁“三棒鼓舞”、“闹莲湘”,被选送北京,挂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。
汉绣的历史
汉绣的鼎盛期是清末民初。咸丰年间,汉口设有织绣局,集中各地绣工绣制官服和各种饰品。清末,在武昌的营坊口、塘角、白沙州、积玉桥和汉口的黄陂街、大夹街一带,开有许多绣铺,汉口还有一条绣花街。
当时的汉绣产品主要分三类:作为生活用品的有绣衣、绣枕、门帘、帐沿、绣鞋、头巾、围裙、荷包等,多用于闺阁陪嫁。
绪年间,汉口万寿宫有闻名的“绣花街”。抗战时期,日军侵占武汉,汉口绣花街被烧毁,汉绣日趋凋零,技艺几近失传。
新中国建立以后,汉绣才重放光华。80年代,汉绣产品已由原来的民用小绣品和少量古典戏剧绣服发展到帐帘、披风、被面、枕套、服装、大幅、中堂、条屏、折页、摇件和屏风等十多个品种。
1910年和1915年,汉绣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。
2003年,汉绣传人任本荣先生在汉成立了汉绣工作室,大力发扬汉绣技艺。
2008年,汉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2011年4月,武昌区政府在昙华林设立全国汉绣基地。
2012年12月,由武汉纺织大学师生编写国内首部汉绣专着《荆楚汉绣》出版。
2013年4月17日,武汉商业服务学院(今武汉商学院)与武汉汉绣艺术研究院签订协议,联合开办服装设计(汉绣专门方向)专业。
2013年5月17日,湖北省第一家民办汉绣博物馆——武汉汉绣博物馆,在汉阳江欣苑社区挂牌成立。
汉绣的保护与传承
汉绣“热”了,市场对汉绣的需求越来越大,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假冒汉绣也随之出现,业内人士认为:“假汉绣多了,会把真正的汉绣挤走。出台汉绣‘标准’,有利于保证其独特品质。”2014年6月27日,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汉绣行业湖北省地方标准(下称“标准”)。该“标准”将于7月28日开始实施。
汉绣第四代传人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任本荣说,过去汉绣从业人员有一个口口相传的“规矩”(即行业标准),“尽管没有形成文字,但历史上传下来的不会走样”。“真正的汉绣是将自主设计的图案,用真丝绣线绣到纯天然蚕丝或棉、麻、呢、绒等面料上,用色特征是‘平金夹绣、分层破色’。而假汉绣从网上下载图案喷绘到化纤面料上,为省时使用无规律的乱针针法,色彩晕染过度。”
汉绣行业的湖北省地方标准是由武汉标准化协会、武汉汉绣艺术研究院共同起草。该标准对汉绣的生产范围、分类、针法、用色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。
今年76岁的任本荣是汉绣第四代传人,也是现今所知的唯一一位精通汉绣全套工艺的老艺术家。
传统的艺术品越来越受市场欢迎,与已经产业化发展的苏绣、蜀绣相比,目前汉绣似乎不容易跨进市场化的大门。“人力不够,在绣品制作上满足不了市场需求,这是目前汉绣发展最大的拦路虎。”任本荣说。
“一件绣品少则绣一星期,多则半年甚至更长,且是纯手工绣制,要走向市场,需要有一批绣工制做一定量的存品。”任本荣介绍说。
三代相传
现在,加上任家三代,研究院固定人员才7人,即使加上在家的三四名学徒,也不过十来人。
任本荣介绍,在江苏,手工制作传统延续很好,现在苏绣主力都是50后、60后的中年绣工。而研究院里,除了他和女儿,孙子和其他绣工多是80后、90后。这批还未出师的学徒暂时还担不起开辟市场的重任。
汉绣工艺有自己的绝活,尤以铺、压、织、锁、扣、盘、套这七种针法的变化运用着称。设计图案色彩鲜艳,富贵大气,立体感强,很受欢迎。
“不是没有人赏识,只是难有人沉下心钻研。”任本荣说。这几年找他拜师的不下千人,最多时学徒有六七十人,但最终仅剩4个。
“社会节奏太快,一些年轻人认识不到工作的艺术价值。很多人接触一段时间后,坚持不了,就自动放弃了。”见多了抱着各种心态来拜师求艺的人,任本荣总结了他们的共性,“工作辛苦又枯燥,要长时间琢磨精度和手法,短期内见不到效益,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。”
汉绣行业有个传统规矩,学徒三年不开工资。“坚持这个规矩,既是遵循行业的老传统,也是我们经济承受能力有限。”任本荣的女儿任炜解释说。
为了将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下去,除了让女儿任炜学汉绣,任本荣还大胆地让才19岁的外孙女放弃读大学,跟着他学汉绣。“高中时让她学的美术,就是为了给她接这个棒子。”任本荣说。
收徒
2009年,74岁汉绣唯一传人任本荣,在江汉区文化馆挥泪收下首位入室弟子————蒙古族姑娘哈斯其木格。28岁的她,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专业。
2008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哈斯其木格看到汉绣作品,“一眼就喜欢上了,当时觉得这一生的工作和生活注定跟它相关。”漂亮的蒙古姑娘说起这话时特别的认真。
而后,她找上门拜师学艺并辞掉工作,专心跟着任本荣学习至今。
哈斯其木格告诉记者,她的心愿是帮师傅把汉绣传承下去,并推广开来,希望有一天建立一个汉绣博物院,完成师父最大的心愿。
布艺之家是集布艺,窗帘布艺,布艺杆,窗帘制作的最新新闻资讯,布艺,窗帘布艺,布艺杆,窗帘制作各十大品牌的装修效果图和各类分类信息,敬请登陆布艺之家:http://chuanglian.jc68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