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艺之家讯:古代麻布密度和麻文化
苎麻是我国的古老作物,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,从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绳索,大部分是用苎麻拧成的,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7000年前开始利用苎麻纤维的见证,在浙江吴兴县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,发现有苎麻织成的平纹细麻布,及用两股或三股苎麻拧成的绳索,说明我国人民在四、五千年前已开始把苎麻纤维当作衣着和绳索原料了。我国人民用苎麻织布远比棉纱织布早得多。丝麻是我们祖先的主要衣着原料,先有麻纤维,后从国外引进的棉纤维,棉花为北宋年间(公元960—1126年)从国外传入长江流域的,当时麻布的粗细以布幅经纱的多少表示,布幅内有八十根经纱(即当时的2.2尺为现今的1.5尺),即麻纤维纺成的纱线,当时叫做“缕”,八十缕为一升,周代时,七至八升的粗布是奴隶穿的,十至十四升布为一般平民服用,十五升以上的称“缌布”,它与丝帛同义,三十升缌布相当于现今的高级府绸,规定只供天子、贵族制帽,“乌纱帽”就是用三十升缌布制成的,再涂上黑漆,称做“麻冕”,它是统治阶级权力的象征。贫苦劳动者(蚕妇)只能穿低等的粗麻布衣服,《杜荀鹤诗·蚕妇》里记载:“粉色全无饥色加,岂知人世存荣华,天天道我蚕辛苦,底事浑身着苎麻。”
湖南长沙马王堆墓中出土的精细苎麻布,表明二千一百多年前我国的麻纺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。苎麻生产历代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,如南北朝的《宋书》记载着:“凡诸州,皆令尽勤他利,劝道播殖,蚕桑麻,各尽其方。”明代蚕桑苎业生产的盛况,张瀚在《松窗梦语·卷四》中记为:“浙江桑麻遍野,茧丝锦苎之所出,四方咸取给焉”。明太祖发布了栽桑栽麻,以麻资国的命令,违令者要罚的规定。
苎麻纤维细而柔和,织布白亮光滑,南方人夏季穿,因而有“夏布”的美名。苎麻很早传入朝鲜和日本,十八世纪后才传入欧美各国,外国人称它为“南京草”和“中国草”。浙江诸暨的“绉布”纤密精巧,可与罗争艳;广西桂林的“苎布”,坚牢厚臾;广西笆州的“练布”,清凉离汗,广东和湖南苎与丝交织的“鱼谏布”,柔软洁白,滑润美观;广东新会的苎麻布也传遍我国各地。明代常州,镇江的苎麻布和留传至今的湖南浏阳、江西宜兴和万载、四川荣昌的夏布,迄今还远销重洋。
苎麻古时称“纻”,秦汉时期“纻”演变为“苎”了。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,黄河流域较少。春秋晚期的郑国就以盛产苎麻织品而著名。
三国(吴)陆玑著《毛诗草木鸟兽虫鱼蔬》中解释说“纻赤麻也。苎一科(棵)数十茎,宿根在地中,至春自生,不须栽也。荆扬之间,一岁三刈,今官令诸园种之。岁再割,割更生”。这和当今的三季苎麻收获方法相同。文中讲的“荆扬”即指今湖南、湖北、江苏和浙江等地。隋唐时,南方逐渐成为苎麻的主要产区,五道三十九州,百八十九县种植苎麻。据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载,当时贡苎地区是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和广西等地,北方有陕西、河南和甘肃等地。宋元时期,南方沿海地区大力发展,北方开始减缩。《图经本草》载:“苎麻旧载所出州土,今闽、蜀、江、浙多有之。”从《王祯农书》中“南人不解刈麻,北人不知治苎”了解到苎麻主要产在南方,北方大麻为多。清代吴其濬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中,指出了一些著名的麻产区:“江南安庆、宁国、池州,山地多有苎,要以江西、湖南及闽粤为盛。”
剥取苎麻纤维,古时很重视使用的工具,《毛诗草木鸟兽虫鱼蔬》中写道:“剥之以铁若钉,刮其表,厚皮自脱。但得其韧如筋者,煮之用缉。谓之微微,今南越纻不布,皆用此麻。”当时的人工刮麻刀以铁做成,刀上有大拇指带的铁钉,用起来很方便。
苎麻栽培技术更是源远流长。南宋《陈敷农书》记有:“若能勤粪治,一岁三收之。元朝《农桑辑要》和《农桑撮要》都有:”至十月将割根渣,用驴、马粪厚盖一尺,不致冻死,至二月初,耙去粪,令出苗,以后碎碎如此。“这种方法现今称”苎麻的冬培“。又如:”易速成效,月月可栽“。”三年根科(棵)交结绸(稠)密,不移必渐不旺“阐明了苎麻一年四季能繁殖,并能速见效益,种植三年后根就要分蔸、边蔸、盘蔸或抽蔸抽行,否则产量就要下降。苎麻的繁殖,《农桑辑要》中记载比较完整:有性繁殖要经过选种、育苗和移植几个阶段;无性繁殖有分根法、分株法和压条法三种,并详尽讨论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利弊。《土农必用》一书对苎麻的收货期描述为:”头麻见秧,二麻见糠,三麻见霜“。”根旁生芽五分,根赤收割“。清朝黄厚裕著的《种苎麻法》一书,介绍了一整套苎麻的栽培技术,共写了二十九则,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,它们迄今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,对后人有所启迪。
布艺之家是集布艺,窗帘布艺,布艺杆,窗帘制作的最新新闻资讯,布艺,窗帘布艺,布艺杆,窗帘制作各十大品牌的装修效果图和各类分类信息,敬请登陆布艺之家:http://chuanglian.jc68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