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艺之家讯:树皮布:最早的非织造布(无纺布)
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、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教授曾给“树皮布”定义为:“树皮布是一种无纺织布,是以植物的树皮为原料,经过拍打技术加工制成的布料。”古代人民在用麻和木棉纺织之前,曾经历过相当长时期的“无纺织”年代,后来古代的黎族人民发现,楮树树皮——这种粗纤维的“树皮布”可以当作制造衣服的好原料,便用它来制作蔽体的衣物、垫单、腰带等等。
树皮布又称纳布、楮皮布、谷皮布等。树皮布技术起源于中国的南部,其重要的意义不亚于中国长江流域蚕丝编织的发明。树皮布的历史非常悠久,在距今5000—6000年的大湾文化中就发现很多树皮布石拍,属于早期的树皮布文化。在古代文献中也有关于树皮布的记载,司马迁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中的“榻布”,是树皮布最早的文献记录。
树皮衣的制作有一套很繁琐的工序,包括扒树皮、修整、将树皮放在水中浸泡脱胶、漂洗、晒干、拍打成片状和缝制。然后人们利用加工好的树皮布剪裁缝制帽子、枕头、被子、上衣、裙子、口袋等生活用品。尽管这一技艺分为若干工序,但所用工具并不多,其中以锤打工具最为重要,石拍是制作树皮布的器具之一,也是树皮布文化的标志。
古代先民在掌握了棉纺织技术后,树皮布技术并未完全让位于麻、棉制品,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,树皮布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,现在海南岛上的树皮布和石拍进入了博物馆。由于衣物很难保存下来,至今还没有发现先人用树皮布做的衣服,只是发现了树皮布石拍,但在现在偶尔可以看到树皮布做的衣服,当然这种衣物是少之又少,非常珍贵的。
树皮布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发明,穿用树皮布做的衣服,不是野蛮落后的标志,而是文明进步的象征。树皮布在人类学及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,因为只有树皮布才可证明人类衣物从无纺布到有纺布的发展过程。
树皮装也是由花草叶枝向提纯并使用纤维迈近的重要一环。史载唐代诗僧寒山超越世俗,往往以桦皮为冠;宋《太平寰宇记》、元《文献通考》和清《黎歧纪闻》等典籍中,均有海南黎族自古以来“绩木皮为布”的记载。据中央电视台2006年《探索与发现》栏目介绍,海南岛至今还有人会用构树皮做服装。台湾高山族人以椰树皮制衣;广东有少数民族竹皮为衣;台湾最近亦有资料介绍这一技术与着装习惯仍在传承。《云南志略》:古代僚人桦树皮作冠。而在勐腊县山区,生长着一种叫明迪莎贺的灌木,用木锤将树杆皮反复敲打至松,树皮就会完整地脱下,再洗去树浆并晒干,就得到一张米黄色的树皮“布”。100余年来,哈尼族祖祖辈辈轮流砍伐自家的明迪莎贺树,取皮制衣。树皮装可谓是远古服装的活化石。它体现了先民借生物之力以助自身生存的智慧,体现了征服自然万物的精神与技术。而这今天还可作为高端创造的借鉴,以其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,映衬出现代科学技术下服装创造与制作的弊端。
蓑衣是树皮装的进步与延展,和草裙一样更为柔和,且加入了更多的编织技术。先民对植物纤维的不断发现,仅蓑衣就有树皮纤维和草叶等多种编织。随着制作技术的不断提升,人类的衣生活便日渐多样,感受也就更为丰富了。服饰的意义世界便多层面地拓展开去。
而这些,都是为后来发现与提纯植物纤维织而为衣所做的历史性铺垫。恰如朱士玠《小琉球漫志所述》:台湾高山族原住民“系取树皮捣细,揆为线,经织成布。”
在学会编织绚烂的黎锦前,海南的黎族还有一项重要的贡献———用树皮布制作衣服。
在中国古籍中,记载了至少3000年以前海南岛的树皮布文化。如宋·乐史撰《太平寰宇记》卷169条《儋州》、《琼州》、《万安州》,元·马端临撰《文献通考》卷331《黎峒》,清·张长庆撰《黎歧纪闻》等典籍中,均载海南黎族“绩木皮为布”。
布艺之家是集布艺,窗帘布艺,布艺杆,窗帘制作的最新新闻资讯,布艺,窗帘布艺,布艺杆,窗帘制作各十大品牌的装修效果图和各类分类信息,敬请登陆布艺之家:http://chuanglian.jc68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