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艺之家讯:纺织类国家级非遗:惠安女服饰
惠安女是我们福建三大渔女之一。 福建三大渔女分别指的是惠安女、蟳埔女和湄洲女,三大渔女都是以地域名称来命名的,同时也以独特的服饰穿戴而著称,其不同时期的服饰记载着时代经济、政治、文化的变革,三大渔女常年劳作在海边,生活在同一海岸线上,但是由于区域文化差异,三大渔女服饰各具特色,正如《汉书》里说“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,户异政,人殊服”,三大渔女服饰成为闽南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同时也是我国海洋文化背景下海洋民俗风情的一朵奇葩。“惠安女服饰”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“蟳埔女生活习俗”2008 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惠安女服饰,是指生活在惠安县东部海边的一个特殊汉族族群的妇女服饰,主要分布在惠安崇武半岛和小岞半岛上,从地图上看这两个半岛像两个巨大的蟹脚伸进海面。惠安女服饰分布行政区域又划分为崇武、山霞、小岞和净峰四个镇,同时又以这四个乡镇的妇女服饰划分为两种不同的服饰形制,一种是以崇武、山霞镇妇女服饰为代表,崇武镇又以大岞村妇女服饰为典型;另一种服饰形制以小岞、净峰镇妇女服饰为代表。
惠安女服饰准确地说是指惠东女服饰,惠安流传的一句经典民谣:“封建头,民主肚,节约衣,浪费裤”,就是对惠安女服饰的高度概括。封建头是指惠安女头饰——花头巾和黄斗笠,由于头巾包裹面部只露出五官,再加上圆斗笠,整个面容掩藏了一半,所以被称为封建头;“节约衣”是指惠安女上衣衣身短小至腰部,袖口收紧到小臂的中部,用布节约,所以有此说法;“民主肚”是指上衣紧窄短小在劳作中露出肚脐而不遮挡,很是民主;“浪费裤”是指下装特别宽松肥大与上装形成鲜明宽窄对比。惠安女服饰分为崇武、山霞型和小岞、净峰型,这两种形制分别以崇武大岞村与小岞镇妇女服饰为典型。大岞村妇女服饰整体结构是,包头巾戴斗笠,上衣短小露出装饰的腰带,下装传统的宽腿裤,夏装花色主要以白底碎花和白底条纹为主,冬天蓝色上衣,黑色宽腿裤拼蓝色腰头,婚前戴编织或刺绣的腰带,结婚后戴银腰链 , 头巾色彩以蓝绿为底色,各种花纹兼具,常年塑料拖鞋,冬天有穿袜子再穿拖鞋的习惯。
小岞惠安女服饰的基本形制也是上衣短小,裤子一样是宽腿裤,包头巾戴斗笠,配腰带,但是细节都有区别,小岞夏装服饰色彩没有大岞那么艳丽,基本是群青色调,蓝裤子配标准绿色腰头,劳作时佩戴塑料丝编织的腰带,银腰带与大岞腰带细节也有所不同。头巾以红色碎花为标准色,整体色系偏暖,斗笠是黄色尖顶平面,没有像大岞那么多装饰,相对要朴素一些。以上是惠安女现代的服饰,而现代服饰形制是 20 世纪 50 年代才逐渐定型的,由于早期交通不便,大岞、小岞妇女早期服饰特征还是迥异的。惠安女服饰是海洋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、糅合、交融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特有的服饰文化产物。
惠安女服装服饰渊源传说
关于崇武、山霞惠安女奇异服饰的传说有多种。传说有一次皇帝南巡要路过此地,地方官吏为显其所辖庶民十分富足,于是下令打制银腰带系于女人裤腰上,同时把上衣裁短以便让银腰带显露出来,于是惠安女服饰的衣长仅及脐位,肚皮外露,此后,佩带银腰带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一直流传下来。另一传说,崇武、山霞妇女黑衣、黑裤,黑巾包面是来源于抵抗倭寇斗争,黑衣、黑裤是为了隐藏自己,包头巾不露面是为了恐吓敌人,短衣短袖是为了便于战斗等。虽然这些传说既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,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,但却在惠安人民群众口口相传,是惠安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。
布艺之家是集布艺,窗帘布艺,布艺杆,窗帘制作的最新新闻资讯,布艺,窗帘布艺,布艺杆,窗帘制作各十大品牌的装修效果图和各类分类信息,敬请登陆布艺之家:http://chuanglian.jc68.com/